第03集 第二章10000小时法则(下) - 中信书院

cover

如无法下载或有错误,请刷新重试或点此反馈给我们

第03集 第二章10000小时法则(下) - 中信书院.mp3

[ilingku:0114][00:00.00]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
[ilingku:0114]
[00:00.00]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00.61]异类
[00:01.48]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作品告诉你在天赋和努力之外
[00:06.76]还有哪些因素对成功至关重要
[00:09.91]有声书有中信书院出品
[00:12.58]补林枫播讲
[00:20.69]汉堡这地方对于甲壳虫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00:24.14]赚的钱多吗
[00:25.46]不是的
[00:26.63]这里酒吧的音响效果特别好
[00:29.63]也不是
[00:30.92]还是说那里的听众独具慧眼
[00:33.35]知道甲壳虫未来会成功
[00:35.33]这就更不可能了
[00:37.25]汉堡队甲壳虫的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汉堡逼迫甲壳虫乐队超量演出
[00:44.24]以下是甲壳虫乐队解散后
[00:46.10]列侬接受一家媒体采访
[00:48.05]谈到的当年在汉堡脱衣舞酒吧英迪拉的演奏经历
[00:53.30]在那里
[00:53.93]我们的演出水平提高了
[00:55.52]我们更自信了
[00:57.05]我们现于通宵演出的日子不能自拔
[00:59.84]作为外国人
[01:01.07]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
[01:02.78]全身心投入
[01:04.25]而且常常是超负荷运转
[01:07.96]在利物浦
[01:08.83]我们每次的演出时间通常只有一个小时
[01:12.64]所以我们必须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曲目
[01:15.52]而且翻来覆去就是那几首
[01:18.40]到了汉堡
[01:19.09]我们每天必须演足八小时
[01:21.58]所以我们必须寻求新的演出技巧
[01:24.34]不然人们早听腻了八个小时
[01:28.03]一度担任甲壳虫乐队鼓手的皮特贝斯特说
[01:31.24]在当时
[01:32.44]我们的演出消息一经发布
[01:34.69]酒吧老板就开始热情地招揽顾客
[01:37.69]我们一周出场七个晚上
[01:40.15]一开始我们不间断地演奏到夜里12点半
[01:43.99]也就是酒吧的关门时间
[01:46.38]后来我们表演的越来越好
[01:48.51]酒吧里的人就一直听到凌晨两点
[01:52.58]一周七天
[01:54.08]从1960年到1962年
[01:56.84]甲壳虫先后五次到访汉堡
[01:59.18]他们第一趟一共表演了106 晚
[02:01.94]每晚至少五小时
[02:03.86]第二趟则表演了92 场
[02:05.90]第三趟表演了48 场
[02:08.09]演出时间合计172 小时
[02:11.56]最后两次汉堡之行
[02:13.12]在1962年11月和12月
[02:16.33]他们一共表演了90 小时
[02:18.46]这样在一年半的时间里
[02:20.56]他们一共演出270万到1964年
[02:24.16]甲壳虫最终成名之前
[02:26.53]他们实际现场演出共计已有1200 场
[02:30.40]这的确不同寻常
[02:32.68]现在大多数流行乐队在他们的整个演艺生涯中演出也不会超过1200 场
[02:40.27]正式在汉堡的超量训练才使甲壳虫乐队脱颖而出
[02:45.52]去汉堡之前
[02:46.78]他们的舞台演出乏善可陈
[02:49.36]但是他们回来以后就变得非常出色了
[02:52.87]诺曼继续说道
[02:54.52]他们练就的不仅仅是超量演出时身体的耐力
[02:58.63]他们还学会演唱各种各样的歌曲
[03:01.84]从摇滚到爵士
[03:03.61]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种类
[03:05.92]他们之前在舞台上并没有什么风格可言
[03:09.40]但是他们回来以后
[03:10.87]他们好像突然间脱胎换骨
[03:13.18]汉堡之行造就了他们
[03:16.69]1968年的电脑
[03:18.55]现在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比尔盖茨的成长历程
[03:23.38]他的经历跟甲壳虫的经历一样被大众津津乐道
[03:28.09]数学天才爱上了电脑编程
[03:30.58]从哈佛辍学与朋友开了一间小电脑公司
[03:34.48]取名微软
[03:36.31]在天才头脑和雄心壮志的共同作用下
[03:40.09]微软已经人的速度成为软件世界的中流砥柱
[03:45.00]这是有关比尔盖茨经历的通俗版本
[03:47.94]现在让我们挖掘的更深入一些吧
[03:51.70]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知名律师
[03:54.67]母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千金
[03:57.64]儿时的比尔身心早熟
[04:00.04]对学校生活不屑一顾
[04:02.29]七年级时
[04:03.40]他从公立学校转入西雅图湖滨学校一家专为富家子弟开办的私立中学
[04:10.48]盖茨转学的第二年
[04:12.25]学校创建了一个电脑俱乐部
[04:15.67]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每年都进行义卖
[04:19.27]义卖的钱怎么用
[04:20.89]这常让人大伤脑筋
[04:22.81]该词回忆到
[04:24.28]这笔钱有时会用于资助夏令营
[04:27.43]让市区的平民孩子来学校参观
[04:30.61]有时则会用作奖金
[04:32.41]奖励教学出色的教师
[04:34.84]那一年
[04:35.38]他们花了3000美元买来电脑终端
[04:38.26]并配备了专门的机房
[04:40.51]后来
[04:41.17]机房成了我们的天下
[04:43.06]有电脑用
[04:44.02]真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儿
[04:46.87]那是在1968年
[04:48.46]这样的经历当然令人惊喜
[04:51.40]因为那个时候许多大学还没有电脑
[04:55.03]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04:56.89]那就是学校买的这台电脑的型号
[04:59.88]学校并没有买一台实验室用的读卡计算机供学生们使用
[05:05.85]虽然在20世纪60 年代
[05:08.01]人们一般是用这种电脑来学习编程
[05:11.70]学校买的是一台S 233 电传打字机
[05:16.08]这台机器终端与西雅图计算机中心直接相连
[05:21.09]并与主机电脑分时共享
[05:23.61]分时技术一直到1965年才被发明
[05:27.40]盖茨继续说道
[05:28.36]我中学时代的老师竟然如此有远见
[05:32.60]在1971年
[05:34.28]仍是大一新生的比尔
[05:36.11]乔伊非常幸运地通过分时系统学习编程
[05:40.13]而在1968年
[05:41.90]才上八年级的比尔盖茨就已通过分时系统学习电脑编程了
[05:47.89]从那时起
[05:48.88]盖茨的生活就基本转移到机房了
[05:51.67]他和同学们开始自学如何使用
[05:54.49]这台古怪的机器
[05:56.47]当时ASR 打字机所连接的主机电脑上机时间自然十分昂贵
[06:02.65]即便对于资金雄厚的湖滨学校也是如此
[06:07.07]没过多久
[06:08.09]家长会的3000美元基金就用完了
[06:11.39]家长们追加经费
[06:13.25]但这些钱很快又用完了
[06:15.68]就在那时
[06:16.58]华盛顿大学的一帮程序员们成立了一家名叫电脑中心的公司
[06:22.25]专为当地企业提供主机上机时间租用服务
[06:26.81]恰好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莫尼克罗娜的儿子比比尔盖茨大一岁
[06:32.63]也在湖滨学校读书
[06:35.12]当时
[06:35.42]罗娜正盘算着能不能利用儿子学校的电脑
[06:38.99]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测试一些公司的程序
[06:43.49]作为交换
[06:44.42]他们可以免费为学校提供一些上机时间
[06:48.14]他和学校一拍即合
[06:50.06]从那时起
[06:51.08]盖茨每天放学后就坐公交车到CQ 的公司
[06:55.40]在那里他可以一直编程到晚上
[06:59.04]可惜CQ 的公司后来倒闭了
[07:02.55]所以盖茨和他的同学就只能流连在华盛顿大学计算机中心门外
[07:08.25]但不久
[07:09.12]他们就联系到一家信息科技公司ISE 公司
[07:14.01]雇佣这些学生编写企业薪资管理软件
[07:17.79]儿学生的报酬是免费上机
[07:21.14]这样
[07:21.95]在1971年的七个月内
[07:24.47]盖茨和他的同学在SA 公司主机房呆了1575个小时
[07:31.10]集平均为每周七天
[07:33.26]每天八小时
[07:35.32]那段时间对我的影响包括两方面
[07:38.20]盖茨谈到他高中的早期岁月时说
[07:41.14]我的编程能力的确提高很多
[07:43.87]我都是晚上到那儿
[07:45.85]周末也全天学习
[07:48.10]那时我每周的工作时间几乎不低于20 小时或30 小时
[07:53.50]但后来我和保罗艾伦却陷入了另一桩麻烦
[07:57.67]我们因为偷上机密码并且把主机搞崩溃了
[08:01.72]被公司开除了
[08:03.41]我因此整个夏天没法用上电脑
[08:06.95]那个时候我十五六岁
[08:08.81]后来
[08:09.35]保罗在华盛顿大学找到一台可以免费使用的电脑
[08:14.27]在学校医学中心和物理实验室一般都有这样的电脑
[08:19.82]本来是供大家全天24 小时使用
[08:23.00]但我们发现在这么长的时间内
[08:25.70]凌晨三点到六点
[08:27.50]电脑其实是空闲的
[08:29.68]盖茨笑道
[08:30.88]所以我总是一到就寝时间便偷偷溜出家门
[08:35.35]华盛顿大学就在我家附近
[08:37.69]我步行就能到达
[08:39.46]有时也乘公交车去
[08:41.35]这也是为什么
[08:42.25]后来我对华盛顿大学的捐助总是十分大方
[08:46.48]因为学校给了我太多的上机时间
[08:49.93]埃塞公司的一位创始人巴德彭布鲁克当时与一家科技企业T 2 W 公司有业务联系
[08:58.60]当时TRW 公司与华盛顿州南部的博纳维尔电厂签订了合同
[09:04.57]为电厂提供管理系统软件
[09:08.26]TRW 公司
[09:09.22]因此急需招聘一批熟悉电站运作专业软件的程序员
[09:14.77]在电脑行业早期
[09:16.33]要找这样有专门经验的程序员非常困难
[09:20.26]但是彭布鲁克知道该找谁
[09:23.35]正是那些在埃塞公司主机房上机超过数千小时的湖滨学校的中学生
[09:31.15]那年
[09:31.72]盖茨已经读到毕业班
[09:33.85]真不知道他当时使了什么手段
[09:36.49]让老师信任他
[09:38.67]最终
[09:39.18]他打着到博纳维尔实习的幌子
[09:42.15]在那里呆了整整一个春季
[09:44.43]这段时间
[09:45.66]他在一位名叫约翰
[09:47.61]诺顿的人的指导下编写程序代码
[09:50.70]盖茨后来说
[09:52.14]那个人在编程方面教给他的东西比任何人都多
[09:56.16]在八年级到中学毕业的五年
[09:59.49]是比尔盖茨的汉堡之旅
[10:01.77]无论以哪种标准来看
[10:03.78]到目前它甚至比比尔
[10:05.76]乔伊获得了更多、更不可思议的一系列机遇
[10:10.57]机遇之一
[10:11.47]盖茨转学进入湖滨学校1968年
[10:15.22]世界上还有哪所高中像湖滨学校那样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
[10:22.10]基于二学校的家长会基金足够支付学校的电脑费用
[10:27.80]基于三学校经费用完以后
[10:30.65]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
[10:33.08]正巧需要利用周末测试程序代码
[10:36.35]既然周末需要工作
[10:37.82]也就不在乎是否工作到周末晚上
[10:41.18]基于只此盖茨恰巧找到SA 公司
[10:45.17]该公司恰巧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
[10:48.86]其余之五
[10:50.06]盖茨的家正好在华盛顿大学步行范围内
[10:54.29]基于之六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恰好每天凌晨三点到六点无人使用
[11:00.89]机遇之七
[11:02.45]TRW 公司正巧与巴德彭布鲁克有业务关系
[11:06.80]基于治吧优秀的程序员
[11:08.99]彭布鲁克在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想到了这两名中学生
[11:14.51]基于之久
[11:15.41]湖滨学校竟然同意学生们远行到外地
[11:18.98]花一个春季的时间编写电脑程序
[11:22.94]所有这些机遇实际上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点
[11:27.14]答案是这些
[11:28.14]机遇都给了比尔盖茨更多的练习时间
[11:31.59]当盖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辍学自己开公司的时候
[11:36.36]他已经不间断的学习编程
[11:38.58]七年了
[11:39.75]全世界有多少不到20岁的少年有盖茨这样的经历
[11:44.43]全世界不可能有超过50 个人像我这样
[11:48.00]比尔盖茨自己说
[11:49.59]我为see cube 的公司工作过
[11:52.20]编写过工资单程序
[11:54.18]然后为TRW 公司工作
[11:56.55]所有这一切都是一起到来的
[11:59.31]我认为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对软件开发有着比同龄人深刻得多的认识
[12:06.03]我获得的这一切都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运气的积累
[12:11.23]时势造成功
[12:13.09]现在将冰球明星甲壳虫乐队比尔
[12:15.94]乔伊和比尔盖茨的故事串起来
[12:18.70]我们便能拼出通向成功更加完整的路径
[12:23.62]乔伊盖茨和甲壳虫乐队成员无疑都身居天赋
[12:28.21]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音乐才能给音乐界带来整整一个时代的繁荣
[12:34.18]而比尔乔伊
[12:35.38]请不要忘记
[12:36.79]他匆忙之中准备的演讲也震撼了考官教授
[12:41.17]可见他们个个都才华横溢
[12:44.12]但是
[12:45.11]使他们如此出色的不是他们非凡的才能
[12:48.47]而是他们非凡的机遇
[12:50.66]对甲壳虫乐队来说
[12:52.10]非凡的机遇就是应邀去了汉堡
[12:54.92]如果没有在汉堡的历练
[12:56.93]甲壳虫也许会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13:00.54]我非常幸运
[13:02.25]比尔盖茨在我们的采访中一开始就这样说
[13:06.09]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电脑天才或非凡企业家
[13:10.80]他这样说只是代表他心里十分清楚
[13:14.01]是1968年入读湖滨学校为他带来了非凡的机遇
[13:19.23]到目前为止
[13:20.31]这本书所列举的所有一类都是某种独特机遇的受惠者
[13:25.74]幸运的机遇对于软件业亿万富翁、摇滚巨星和体育明星并非偶然
[13:31.89]而是一种规律
[13:33.24]为了完成我对天才背后非凡机遇作用的说明
[13:37.47]我最后再举一例
[13:39.24]我们再做一次类似钱一张
[13:41.73]冰球队员出生日期调查的数据分析
[13:45.54]只不过这一次我列入的不是出生月份
[13:49.08]而是出生年份
[13:51.24]以下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75 人的名单
[13:56.01]其中的财富值用美元计算
[13:58.56]你会注意到表格里有历史上的一些国王、王后和法老
[14:03.75]也有当代的亿万富翁
[14:05.43]包括沃伦巴菲特和卡洛斯斯利姆
[14:09.22]你知道这里面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吗
[14:12.76]表中有14 个最富有的美国人
[14:15.91]竟都出生在19 世纪中期的九年间
[14:19.45]想想吧
[14:20.47]历史学家从古代埃及咽喉和法老开始系统性地搜索世界每一个角落
[14:27.70]由史可据的拥有巨额财富的人
[14:31.54]其中20%的人竟然出自同一个国家同一带人当中
[14:37.37]下面列出的就是那14 个美国人
[14:40.85]一、约翰D 洛克菲勒
[14:44.03]1839 年
[14:45.68]二安德鲁卡内基
[14:47.54]1835 年28 弗雷德里克维尔
[14:51.35]豪泽1834 年33 杰伊古尔德1836年34 马歇尔菲尔德1834年35 乔治埃夫备课1840年36 赫迪格林1834 年44 詹姆士既非er 1831年
[15:13.39]54 、亨利H 罗杰斯1840年57 JP 摩根
[15:20.44]1837年
[15:22.12]58
[15:22.75]奥利佛H
[15:23.95]佩恩
[15:24.61]1839年62 乔治
[15:27.64]福尔曼1831年64 皮特阿伦布朗怀德纳1834 年65 飞利浦丹弗斯阿穆尔1832年
[15:39.8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15:41.68]其实
[15:42.04]只要你稍加思索
[15:43.51]答案便显而易见
[15:45.43]从1860年到1 880年
[15:48.61]美国经济正步入其历史上的转型期
[15:52.46]此时
[15:53.21]铁路事业方兴未艾
[15:55.49]华尔街金融业崭露头角
[15:57.92]工业大生产的序曲正在奏响
[16:00.80]旧时代的经济信条被打破
[16:03.35]新时代的规则正在形成
[16:05.84]这个表格说明
[16:07.25]当美国经济转型时代到来的时候
[16:10.16]你的年龄与你能否成功关系重大
[16:13.94]如果你出生在19 世纪40 年代晚期
[16:17.18]你就错过机遇了
[16:19.01]你太年轻
[16:20.24]以致无法把握时代的大好机遇
[16:23.03]而如果你出生在19 世纪20 年代
[16:26.12]你的年龄就太大了
[16:27.83]你的思想还是处在内战之前的模式
[16:31.66]而恰恰是那短短九年间出生的人才
[16:35.44]有性洞察未来的潜力何在
[16:38.56]表中的所有人无疑都具有远见卓识
[16:42.07]而生在那个时代成了他们最特殊的机遇
[16:46.54]这雨出生在一月、二月、三月的冰球足球运动员们所获得的特殊优势一样
[16:53.83]现在
[16:54.28]让我们对比尔
[16:55.09]乔伊和比尔盖茨做类似的深度分析吧
[16:58.27]如果你跟硅谷的过来人讨论电脑科技
[17:01.54]他们一定会告诉你
[17:03.10]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起点
[17:07.45]那年
[17:08.20]大众电子有一期封面介绍的是当时最先进的阿尔泰8800 电脑
[17:14.83]二台电脑每台价格为397 美元
[17:18.52]它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装配需求
[17:21.91]当时的封面标题就是技术突破世界第一台
[17:26.20]可与商用电脑媲美的微型电脑
[17:29.86]大众电子是那个时代电脑软件爱好者的圣经
[17:34.18]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好消息
[17:37.96]那时
[17:38.68]电脑还是一种巨大的、必须放置在向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系大楼那样的建筑里的昂贵仪器
[17:46.54]多少年来
[17:47.71]电脑爱好者们一直期望有足够小、足够便宜、适合普通人使用的个人电脑的出现
[17:55.36]现在这种电脑终于诞生了
[17:58.87]如果说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黎明
[18:03.61]那么谁将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18:06.01]去享受黎明的第一线曙光
[18:09.60]答案所包含的法则与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时代所蕴藏的法则是一样的
[18:16.59]如果在1975 年你的年龄太大
[18:19.98]你可能已经从学校毕业
[18:21.81]有可能在IBM 这样的大公司找到了工作
[18:25.38]一旦你开始在IBM 这类公司工作
[18:28.14]你就很难像新世界迈进了
[18:31.23]微软原技术总监内森梅尔
[18:33.87]沃德说
[18:35.31]你已经成为这个大型电脑公司的一部分
[18:38.73]参与了大型电脑的生产过程
[18:41.25]你会想
[18:42.00]我为什么要跟这些小打小闹的电脑爱好者为伍
[18:46.41]对于一些人来说
[18:47.82]个人电脑的出现只不过是多了一个行当
[18:51.90]并不意味着什么革命
[18:54.03]他们只把事业局限在自己的行业内
[18:57.06]他们收入很高
[18:58.08]生活不错
[18:59.19]然而
[18:59.61]也正因如此
[19:00.75]他们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并深刻影响世界的机会
[19:05.79]在1975年
[19:07.83]如果你的年龄更大些
[19:09.63]早已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19:12.03]那么你的意识还属于上个时代
[19:15.16]你已经买了房子
[19:16.36]结了婚
[19:17.35]正在抚养襁褓中的孩子
[19:19.81]你绝对不可能放弃一个好工作和养老保险
[19:23.41]不切实际的花397 美元去买什么个人电脑
[19:27.70]所以
[19:28.00]让我们把所有生于1952年以前的人排除在外
[19:32.47]同样的
[19:33.10]如果你年纪太小也是不行的
[19:35.89]假如1975年你还在上高中
[19:39.22]即便你想尽早入电脑这一行
[19:41.62]估计可能性也比较小
[19:44.19]所以我们也把1958年以后出生的人排除在外
[19:49.17]1975年最理想的年龄应该是20 到21岁
[19:53.91]换到出生年份就是1954年至1955年
[19:59.01]我们可以轻易验证这种结论
[20:01.98]比尔盖茨何时出生
[20:04.18]比尔盖茨1955年10 月28日
[20:08.50]这简直是最佳年龄
[20:10.27]该词正好像冰球队里1 月1 日出生的球员
[20:14.83]盖茨在中学最好的朋友保罗
[20:16.90]艾伦也是和盖茨在机房并肩作战
[20:20.20]在I see he see cube 的公司共度通宵
[20:24.61]最终和盖茨共同创建微软公司的人
[20:27.88]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
[20:30.61]保罗艾伦
[20:31.93]1953年1月21日
[20:34.57]而微软财富榜第三位
[20:36.70]自2000年以来掌舵微软的软件业自身执行主管史蒂夫鲍尔默
[20:43.51]他又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20:46.12]史蒂夫鲍尔默
[20:47.38]1956年3月24日
[20:50.20]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另一位与盖茨齐名的风云人物
[20:54.64]史蒂夫乔布斯
[20:56.56]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20:59.02]与盖茨不同
[20:59.98]乔布斯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
[21:02.92]也没有像乔伊那样有机会在密歇根大学深造
[21:07.57]但是我们从他的经历中也一样可以发现
[21:10.54]促使他成功的汉堡之旅
[21:13.37]乔布斯在旧金山以南的山景城长大
[21:17.00]这里正是硅谷的核心地带
[21:19.70]他的邻居中有大量惠普公司的工程师
[21:23.12]而惠普是现今世界知名的电子品牌
[21:27.40]乔布斯常去山景城的跳蚤市场
[21:30.34]那里到处是熙来攘往的电脑发烧友和卖配件的维修铺
[21:36.21]乔布斯正是在这样的商业气氛中成长
[21:39.75]并最终驾驭了这一市场
[21:42.90]下文摘自一本关于乔布斯的传记
[21:45.99]Ey 铸就富翁这本书给我们描述了他年轻时独特经历的概况
[21:53.11]乔布斯参加了惠普工程师们组织的一个夜谈节目
[21:57.67]这个节目介绍最新的电子科技信息
[22:00.88]在这期间
[22:01.93]乔布斯从惠普工程师的经验中尝试去粗取精
[22:06.40]加入奇思妙想
[22:08.05]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品味
[22:11.47]有一次
[22:11.98]他甚至把电话打到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那里
[22:16.12]说他想要些电脑配件
[22:18.19]最后
[22:18.67]他不仅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22:20.80]还争取到一份暑假零工
[22:23.23]到电脑装配车间装配电脑
[22:25.90]他被这一切迷住了
[22:27.67]从此他开始构思自己的电脑模样
[22:31.22]等等
[22:32.00]比尔休利特给了乔布斯一些多余的电脑配件
[22:36.32]这岂不是与13 岁的比尔盖茨获得可无限制使用分时终端的机会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22:45.19]这就好像你从小对时装感兴趣
[22:49.00]在你成长的过程中
[22:50.59]你的邻居恰巧又是乔治阿玛尼
[22:54.19]话说乔布斯什么时候出生
[22:57.25]史蒂夫乔布斯
[22:58.60]1955年2月24日
[23:01.94]另一位软件业的革命先行者埃里克施密特开创了novell 公司
[23:07.94]该公司亦是硅谷软件公司中的翘楚
[23:11.33]2001年
[23:12.62]施密特成为谷歌公司CEO
[23:15.68]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23:18.18]埃里克施密特
[23:19.44]1955年4月27日
[23:22.74]当然
[23:23.13]我并不是说硅谷所有的传奇人物都在1955年出生
[23:27.78]有些也不是
[23:29.25]这就像不是每位美国的工商业巨头都出生在19 世纪30 年代一样
[23:35.67]但是这其中的确存在非常明显的模式
[23:39.15]普通人却对此视若无睹
[23:42.12]人们只相信成功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23:46.20]但是到目前所有有关成功人士的历史都说明
[23:50.52]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23:53.25]历史恰恰说明
[23:54.90]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眷顾的人们
[23:57.51]总能努力工作并胜任使命
[24:00.51]与机遇相伴的人总能取得非常的成就
[24:05.07]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24:08.61]更是独特的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
[24:12.15]请不要忘记比尔
[24:13.32]乔伊的故事
[24:14.46]如果他的年龄再大一点儿
[24:16.65]他学习编程的时候不得不面对键盘打孔机的琐碎工作
[24:21.48]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24:23.37]他很可能就去研究科学去了
[24:26.80]这样
[24:27.37]比尔乔伊还能是现在的比尔乔伊吗
[24:31.06]他可能会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24:33.64]而不是计算机天才
[24:35.86]又假设他的年龄小一点儿
[24:38.11]错过了后来为互联网编写代码的时机
[24:41.74]比尔
[24:42.10]乔伊也不会是现在的计算机天才
[24:45.13]比尔乔伊
[24:46.30]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24:49.00]比尔乔伊1954年11月8日记载
[24:53.47]伯克利的足量学习以后
[24:55.69]乔伊成为硅谷历史最悠久
[24:58.42]也最重要的软件公司散公司的四个创始人之一
[25:02.98]如果你依然认为机缘巧合的出生
[25:06.04]时间代表不了什么
[25:08.02]那么请看以下三公司
[25:10.06]另外三位创始人的出生时间
[25:13.22]斯科特麦克尼利1954年11月13日
[25:17.18]维诺德科斯拉1955年1月28日安迪贝托尔斯海姆1955年9月30日

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作品告诉你在天赋和努力之外
还有哪些因素对成功至关重要
有声书有中信书院出品
补林枫播讲
汉堡这地方对于甲壳虫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赚的钱多吗
不是的
这里酒吧的音响效果特别好
也不是
还是说那里的听众独具慧眼
知道甲壳虫未来会成功
这就更不可能了
汉堡队甲壳虫的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汉堡逼迫甲壳虫乐队超量演出
以下是甲壳虫乐队解散后
列侬接受一家媒体采访
谈到的当年在汉堡脱衣舞酒吧英迪拉的演奏经历
在那里
我们的演出水平提高了
我们更自信了
我们现于通宵演出的日子不能自拔
作为外国人
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
全身心投入
而且常常是超负荷运转
在利物浦
我们每次的演出时间通常只有一个小时
所以我们必须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曲目
而且翻来覆去就是那几首
到了汉堡
我们每天必须演足八小时
所以我们必须寻求新的演出技巧
不然人们早听腻了八个小时
一度担任甲壳虫乐队鼓手的皮特贝斯特说
在当时
我们的演出消息一经发布
酒吧老板就开始热情地招揽顾客
我们一周出场七个晚上
一开始我们不间断地演奏到夜里12点半
也就是酒吧的关门时间
后来我们表演的越来越好
酒吧里的人就一直听到凌晨两点
一周七天
从1960年到1962年
甲壳虫先后五次到访汉堡
他们第一趟一共表演了106 晚
每晚至少五小时
第二趟则表演了92 场
第三趟表演了48 场
演出时间合计172 小时
最后两次汉堡之行
在1962年11月和12月
他们一共表演了90 小时
这样在一年半的时间里
他们一共演出270万到1964年
甲壳虫最终成名之前
他们实际现场演出共计已有1200 场
这的确不同寻常
现在大多数流行乐队在他们的整个演艺生涯中演出也不会超过1200 场
正式在汉堡的超量训练才使甲壳虫乐队脱颖而出
去汉堡之前
他们的舞台演出乏善可陈
但是他们回来以后就变得非常出色了
诺曼继续说道
他们练就的不仅仅是超量演出时身体的耐力
他们还学会演唱各种各样的歌曲
从摇滚到爵士
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种类
他们之前在舞台上并没有什么风格可言
但是他们回来以后
他们好像突然间脱胎换骨
汉堡之行造就了他们
1968年的电脑
现在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比尔盖茨的成长历程
他的经历跟甲壳虫的经历一样被大众津津乐道
数学天才爱上了电脑编程
从哈佛辍学与朋友开了一间小电脑公司
取名微软
在天才头脑和雄心壮志的共同作用下
微软已经人的速度成为软件世界的中流砥柱
这是有关比尔盖茨经历的通俗版本
现在让我们挖掘的更深入一些吧
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知名律师
母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千金
儿时的比尔身心早熟
对学校生活不屑一顾
七年级时
他从公立学校转入西雅图湖滨学校一家专为富家子弟开办的私立中学
盖茨转学的第二年
学校创建了一个电脑俱乐部
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每年都进行义卖
义卖的钱怎么用
这常让人大伤脑筋
该词回忆到
这笔钱有时会用于资助夏令营
让市区的平民孩子来学校参观
有时则会用作奖金
奖励教学出色的教师
那一年
他们花了3000美元买来电脑终端
并配备了专门的机房
后来
机房成了我们的天下
有电脑用
真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儿
那是在1968年
这样的经历当然令人惊喜
因为那个时候许多大学还没有电脑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那就是学校买的这台电脑的型号
学校并没有买一台实验室用的读卡计算机供学生们使用
虽然在20世纪60 年代
人们一般是用这种电脑来学习编程
学校买的是一台S 233 电传打字机
这台机器终端与西雅图计算机中心直接相连
并与主机电脑分时共享
分时技术一直到1965年才被发明
盖茨继续说道
我中学时代的老师竟然如此有远见
在1971年
仍是大一新生的比尔
乔伊非常幸运地通过分时系统学习编程
而在1968年
才上八年级的比尔盖茨就已通过分时系统学习电脑编程了
从那时起
盖茨的生活就基本转移到机房了
他和同学们开始自学如何使用
这台古怪的机器
当时ASR 打字机所连接的主机电脑上机时间自然十分昂贵
即便对于资金雄厚的湖滨学校也是如此
没过多久
家长会的3000美元基金就用完了
家长们追加经费
但这些钱很快又用完了
就在那时
华盛顿大学的一帮程序员们成立了一家名叫电脑中心的公司
专为当地企业提供主机上机时间租用服务
恰好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莫尼克罗娜的儿子比比尔盖茨大一岁
也在湖滨学校读书
当时
罗娜正盘算着能不能利用儿子学校的电脑
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测试一些公司的程序
作为交换
他们可以免费为学校提供一些上机时间
他和学校一拍即合
从那时起
盖茨每天放学后就坐公交车到CQ 的公司
在那里他可以一直编程到晚上
可惜CQ 的公司后来倒闭了
所以盖茨和他的同学就只能流连在华盛顿大学计算机中心门外
但不久
他们就联系到一家信息科技公司ISE 公司
雇佣这些学生编写企业薪资管理软件
儿学生的报酬是免费上机
这样
在1971年的七个月内
盖茨和他的同学在SA 公司主机房呆了1575个小时
集平均为每周七天
每天八小时
那段时间对我的影响包括两方面
盖茨谈到他高中的早期岁月时说
我的编程能力的确提高很多
我都是晚上到那儿
周末也全天学习
那时我每周的工作时间几乎不低于20 小时或30 小时
但后来我和保罗艾伦却陷入了另一桩麻烦
我们因为偷上机密码并且把主机搞崩溃了
被公司开除了
我因此整个夏天没法用上电脑
那个时候我十五六岁
后来
保罗在华盛顿大学找到一台可以免费使用的电脑
在学校医学中心和物理实验室一般都有这样的电脑
本来是供大家全天24 小时使用
但我们发现在这么长的时间内
凌晨三点到六点
电脑其实是空闲的
盖茨笑道
所以我总是一到就寝时间便偷偷溜出家门
华盛顿大学就在我家附近
我步行就能到达
有时也乘公交车去
这也是为什么
后来我对华盛顿大学的捐助总是十分大方
因为学校给了我太多的上机时间
埃塞公司的一位创始人巴德彭布鲁克当时与一家科技企业T 2 W 公司有业务联系
当时TRW 公司与华盛顿州南部的博纳维尔电厂签订了合同
为电厂提供管理系统软件
TRW 公司
因此急需招聘一批熟悉电站运作专业软件的程序员
在电脑行业早期
要找这样有专门经验的程序员非常困难
但是彭布鲁克知道该找谁
正是那些在埃塞公司主机房上机超过数千小时的湖滨学校的中学生
那年
盖茨已经读到毕业班
真不知道他当时使了什么手段
让老师信任他
最终
他打着到博纳维尔实习的幌子
在那里呆了整整一个春季
这段时间
他在一位名叫约翰
诺顿的人的指导下编写程序代码
盖茨后来说
那个人在编程方面教给他的东西比任何人都多
在八年级到中学毕业的五年
是比尔盖茨的汉堡之旅
无论以哪种标准来看
到目前它甚至比比尔
乔伊获得了更多、更不可思议的一系列机遇
机遇之一
盖茨转学进入湖滨学校1968年
世界上还有哪所高中像湖滨学校那样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
基于二学校的家长会基金足够支付学校的电脑费用
基于三学校经费用完以后
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
正巧需要利用周末测试程序代码
既然周末需要工作
也就不在乎是否工作到周末晚上
基于只此盖茨恰巧找到SA 公司
该公司恰巧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
其余之五
盖茨的家正好在华盛顿大学步行范围内
基于之六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恰好每天凌晨三点到六点无人使用
机遇之七
TRW 公司正巧与巴德彭布鲁克有业务关系
基于治吧优秀的程序员
彭布鲁克在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想到了这两名中学生
基于之久
湖滨学校竟然同意学生们远行到外地
花一个春季的时间编写电脑程序
所有这些机遇实际上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点
答案是这些
机遇都给了比尔盖茨更多的练习时间
当盖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辍学自己开公司的时候
他已经不间断的学习编程
七年了
全世界有多少不到20岁的少年有盖茨这样的经历
全世界不可能有超过50 个人像我这样
比尔盖茨自己说
我为see cube 的公司工作过
编写过工资单程序
然后为TRW 公司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是一起到来的
我认为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对软件开发有着比同龄人深刻得多的认识
我获得的这一切都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运气的积累
时势造成功
现在将冰球明星甲壳虫乐队比尔
乔伊和比尔盖茨的故事串起来
我们便能拼出通向成功更加完整的路径
乔伊盖茨和甲壳虫乐队成员无疑都身居天赋
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音乐才能给音乐界带来整整一个时代的繁荣
而比尔乔伊
请不要忘记
他匆忙之中准备的演讲也震撼了考官教授
可见他们个个都才华横溢
但是
使他们如此出色的不是他们非凡的才能
而是他们非凡的机遇
对甲壳虫乐队来说
非凡的机遇就是应邀去了汉堡
如果没有在汉堡的历练
甲壳虫也许会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我非常幸运
比尔盖茨在我们的采访中一开始就这样说
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电脑天才或非凡企业家
他这样说只是代表他心里十分清楚
是1968年入读湖滨学校为他带来了非凡的机遇
到目前为止
这本书所列举的所有一类都是某种独特机遇的受惠者
幸运的机遇对于软件业亿万富翁、摇滚巨星和体育明星并非偶然
而是一种规律
为了完成我对天才背后非凡机遇作用的说明
我最后再举一例
我们再做一次类似钱一张
冰球队员出生日期调查的数据分析
只不过这一次我列入的不是出生月份
而是出生年份
以下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75 人的名单
其中的财富值用美元计算
你会注意到表格里有历史上的一些国王、王后和法老
也有当代的亿万富翁
包括沃伦巴菲特和卡洛斯斯利姆
你知道这里面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吗
表中有14 个最富有的美国人
竟都出生在19 世纪中期的九年间
想想吧
历史学家从古代埃及咽喉和法老开始系统性地搜索世界每一个角落
由史可据的拥有巨额财富的人
其中20%的人竟然出自同一个国家同一带人当中
下面列出的就是那14 个美国人
一、约翰D 洛克菲勒
1839 年
二安德鲁卡内基
1835 年28 弗雷德里克维尔
豪泽1834 年33 杰伊古尔德1836年34 马歇尔菲尔德1834年35 乔治埃夫备课1840年36 赫迪格林1834 年44 詹姆士既非er 1831年
54 、亨利H 罗杰斯1840年57 JP 摩根
1837年
58
奥利佛H
佩恩
1839年62 乔治
福尔曼1831年64 皮特阿伦布朗怀德纳1834 年65 飞利浦丹弗斯阿穆尔1832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
只要你稍加思索
答案便显而易见
从1860年到1 880年
美国经济正步入其历史上的转型期
此时
铁路事业方兴未艾
华尔街金融业崭露头角
工业大生产的序曲正在奏响
旧时代的经济信条被打破
新时代的规则正在形成
这个表格说明
当美国经济转型时代到来的时候
你的年龄与你能否成功关系重大
如果你出生在19 世纪40 年代晚期
你就错过机遇了
你太年轻
以致无法把握时代的大好机遇
而如果你出生在19 世纪20 年代
你的年龄就太大了
你的思想还是处在内战之前的模式
而恰恰是那短短九年间出生的人才
有性洞察未来的潜力何在
表中的所有人无疑都具有远见卓识
而生在那个时代成了他们最特殊的机遇
这雨出生在一月、二月、三月的冰球足球运动员们所获得的特殊优势一样
现在
让我们对比尔
乔伊和比尔盖茨做类似的深度分析吧
如果你跟硅谷的过来人讨论电脑科技
他们一定会告诉你
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起点
那年
大众电子有一期封面介绍的是当时最先进的阿尔泰8800 电脑
二台电脑每台价格为397 美元
它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装配需求
当时的封面标题就是技术突破世界第一台
可与商用电脑媲美的微型电脑
大众电子是那个时代电脑软件爱好者的圣经
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好消息
那时
电脑还是一种巨大的、必须放置在向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系大楼那样的建筑里的昂贵仪器
多少年来
电脑爱好者们一直期望有足够小、足够便宜、适合普通人使用的个人电脑的出现
现在这种电脑终于诞生了
如果说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黎明
那么谁将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去享受黎明的第一线曙光
答案所包含的法则与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时代所蕴藏的法则是一样的
如果在1975 年你的年龄太大
你可能已经从学校毕业
有可能在IBM 这样的大公司找到了工作
一旦你开始在IBM 这类公司工作
你就很难像新世界迈进了
微软原技术总监内森梅尔
沃德说
你已经成为这个大型电脑公司的一部分
参与了大型电脑的生产过程
你会想
我为什么要跟这些小打小闹的电脑爱好者为伍
对于一些人来说
个人电脑的出现只不过是多了一个行当
并不意味着什么革命
他们只把事业局限在自己的行业内
他们收入很高
生活不错
然而
也正因如此
他们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并深刻影响世界的机会
在1975年
如果你的年龄更大些
早已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那么你的意识还属于上个时代
你已经买了房子
结了婚
正在抚养襁褓中的孩子
你绝对不可能放弃一个好工作和养老保险
不切实际的花397 美元去买什么个人电脑
所以
让我们把所有生于1952年以前的人排除在外
同样的
如果你年纪太小也是不行的
假如1975年你还在上高中
即便你想尽早入电脑这一行
估计可能性也比较小
所以我们也把1958年以后出生的人排除在外
1975年最理想的年龄应该是20 到21岁
换到出生年份就是1954年至1955年
我们可以轻易验证这种结论
比尔盖茨何时出生
比尔盖茨1955年10 月28日
这简直是最佳年龄
该词正好像冰球队里1 月1 日出生的球员
盖茨在中学最好的朋友保罗
艾伦也是和盖茨在机房并肩作战
在I see he see cube 的公司共度通宵
最终和盖茨共同创建微软公司的人
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
保罗艾伦
1953年1月21日
而微软财富榜第三位
自2000年以来掌舵微软的软件业自身执行主管史蒂夫鲍尔默
他又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史蒂夫鲍尔默
1956年3月24日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另一位与盖茨齐名的风云人物
史蒂夫乔布斯
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与盖茨不同
乔布斯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
也没有像乔伊那样有机会在密歇根大学深造
但是我们从他的经历中也一样可以发现
促使他成功的汉堡之旅
乔布斯在旧金山以南的山景城长大
这里正是硅谷的核心地带
他的邻居中有大量惠普公司的工程师
而惠普是现今世界知名的电子品牌
乔布斯常去山景城的跳蚤市场
那里到处是熙来攘往的电脑发烧友和卖配件的维修铺
乔布斯正是在这样的商业气氛中成长
并最终驾驭了这一市场
下文摘自一本关于乔布斯的传记
Ey 铸就富翁这本书给我们描述了他年轻时独特经历的概况
乔布斯参加了惠普工程师们组织的一个夜谈节目
这个节目介绍最新的电子科技信息
在这期间
乔布斯从惠普工程师的经验中尝试去粗取精
加入奇思妙想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品味
有一次
他甚至把电话打到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那里
说他想要些电脑配件
最后
他不仅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还争取到一份暑假零工
到电脑装配车间装配电脑
他被这一切迷住了
从此他开始构思自己的电脑模样
等等
比尔休利特给了乔布斯一些多余的电脑配件
这岂不是与13 岁的比尔盖茨获得可无限制使用分时终端的机会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就好像你从小对时装感兴趣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
你的邻居恰巧又是乔治阿玛尼
话说乔布斯什么时候出生
史蒂夫乔布斯
1955年2月24日
另一位软件业的革命先行者埃里克施密特开创了novell 公司
该公司亦是硅谷软件公司中的翘楚
2001年
施密特成为谷歌公司CEO
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埃里克施密特
1955年4月27日
当然
我并不是说硅谷所有的传奇人物都在1955年出生
有些也不是
这就像不是每位美国的工商业巨头都出生在19 世纪30 年代一样
但是这其中的确存在非常明显的模式
普通人却对此视若无睹
人们只相信成功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但是到目前所有有关成功人士的历史都说明
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历史恰恰说明
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眷顾的人们
总能努力工作并胜任使命
与机遇相伴的人总能取得非常的成就
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更是独特的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
请不要忘记比尔
乔伊的故事
如果他的年龄再大一点儿
他学习编程的时候不得不面对键盘打孔机的琐碎工作
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他很可能就去研究科学去了
这样
比尔乔伊还能是现在的比尔乔伊吗
他可能会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而不是计算机天才
又假设他的年龄小一点儿
错过了后来为互联网编写代码的时机
比尔
乔伊也不会是现在的计算机天才
比尔乔伊
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比尔乔伊1954年11月8日记载
伯克利的足量学习以后
乔伊成为硅谷历史最悠久
也最重要的软件公司散公司的四个创始人之一
如果你依然认为机缘巧合的出生
时间代表不了什么
那么请看以下三公司
另外三位创始人的出生时间
斯科特麦克尼利1954年11月13日
维诺德科斯拉1955年1月28日安迪贝托尔斯海姆1955年9月30日
展开
歌曲吧 版权投诉 请联系我们 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