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傀儡生,
继续给大家讲顾弘毅先生的铁血红颜,
辽宫雄厚萧太后传。
杨门女将当中,
知名度跟佘太君相仿佛的是杨六郎的儿媳杨宗保之妻穆桂英。
杨门女将穆桂英的名字,
这在太行山东西啊,
大河南北几乎是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啊。
传说穆桂英呢,
祖籍在河南,
是汝州兵马统治牧羽之女,
从小习武,
善其射,
剑出百发百中,
刀武精绝有力,
率领一群小喽啰占据了山东木柯寨,
成为一寨之主。
那么您注意啊,
这山东他是指北岳恒山之东,
或者是雁门山之东。
那么在天门镇等戏曲小说当中称杨家将为了攻破辽国萧太后所布置的天门阵。
急需用降龙木做成斧头柄,
而这个降龙木呢,
只有木柯寨长这么两颗。
所以杨宗保带着孟良交赞过来攻打穆柯寨,
结果被穆桂英抛出红螺套,
杨宗保翻身落马,
被擒入寨,
穆桂英亲姐其父主动示爱,
两人即日成婚,
然后穆桂英带上降龙木,
帮着杨家将大破天门阵,
得胜而归。
那么杨宗保这个人呢?
他事实上是出自于民间艺人的虚构,
关于他的事迹都是从杨文广的生平事迹当中离析演绎起来的,
和杨宗保相类似,
穆桂英这个人呢,
也是与世无争,
而且说呀,
这个人物很可能是杨文广的妻子,
被讹传承杨宗保之期了,
那么这个说法有什么根据呢?
根据清朝乾隆年间所修的保德州志载,
杨。
延昭之子文广取其慕容氏善战,
那么今天的保德州楠木塔村就是其故地也。
由于慕容啊,
他姓慕容,
跟木音相近,
这就好像佘太君那个佘是个折字儿啊,
最后给写成呃,
一个人一个事了。
于是呢,
善战的杨文广之其慕容氏就变成了民间戏曲小说当中文武双全挂帅破辽的穆桂英了。
随着杨家将以及杨门女将的传说和一世广为传颂,
于是呢,
在杨叶、
杨延昭父子与辽国累年激战的晋北、
河北地区,
多留有与杨家将活动相关的遗迹,
而且这些遗迹往往会牵涉到大辽的当国太后萧晏炎,
当然了,
这其中不少都是出自后人的附会,
为此咱们呢,
则要简述之,
譬如说根据地方方置在晋西北地区雁门关口北边的东山之沙。
崞县杨武峪、
朔州百草沟西南,
还有平鲁、
景平西南12连山顶等处都留有杨六郎寨的遗迹,
凡是县平型关东北有六郎城,
如今大同还有杨六郎辕门斩子的镇子良怀仁有传说中杨家将浴血奋战过的金沙滩,
在怀仁县西边有两狼山,
山腰上有李陵碑,
山上还有存放杨叶尸骨的祭古寺,
当地很多地方留存的前代遗迹也在民间传说当中被附,
贵城啊,
就是杨家将迷惑辽军的荒凉堆,
在玄港口附近有孟良城、
焦赞寨,
在大同还有焦赞庙、
孟良道谷的昊天塔等等。
至于说传。
说有穆桂英曾经活动过的遗迹就更多了啊,
譬如大同就有穆桂英临盆的落子蛙,
凡是县北有木英山,
现如今山西离石西崖底村还有木英木,
可见只要这个人出了名啊,
没有的他也会有的。
而木柯寨呢,
则分别建于樊市、
浑元两地。
传说樊市县西南30里的木阁村,
这个木阁就是木科的转音木科,
木科读长了木阁了,
甚至说在杨家将足迹从未有涉足的。
现如今北京地区都在民间留下了许多所谓杨家将的遗址。
譬如说吧,
香山有挂甲塔村,
传说杨七郎一次在山下独自跟辽兵对上了,
寡不敌众,
就逃到山上,
把身上这个铠甲呀,
挂在一个小塔上,
哎,
巧妙地骗过了追兵,
于是这个小山村就称为挂甲塔村,
离此地不远,
有一个如刀劈一般的山崖。
人称叫刀劈牙,
传说就是穆桂英追击辽兵来到此山之下,
挥手将秀荣大刀朝着要逃过山口的辽兵飞过去,
但是因为用力太猛,
一下子把那山头给砍下一半儿来,
500多名辽兵就给活埋在山石底下了,
所以后人就把这座山崖叫做刀劈崖。
在颐和园以北有座望儿山啊。
当地盛传说辽宋战争期间,
杨六郎带兵杀敌,
佘太君经常在此地登高望儿,
擂鼓助阵。
后人呢,
就称此山为望儿山,
作为纪念,
被佘太君所望见。
东北方的村子就称为东北旺。
西北方的村子呢,
叫西北洼,
甭管是东北还是西北都挺旺。
那么受此传说影响,
距离此山不远的杨坊和韩家川两个村子,
据说呢,
这就是杨家将和辽将韩昌分别驻兵之处,
故而当地数百年来有着杨寒不通婚的习俗。
由望儿山再往北,
过不了数里,
有亮甲殿。
哎,
传说杨六郎呢,
行军路过此地,
恰逢大雨,
于是呢就地宿营,
这大雨啊,
把盔甲都淋湿了,
然后等天晴了,
得在这个地方呢晾晒铠甲,
所以得名叫亮甲店。
此外呢,
在昌平、
密云、
延庆、
大兴、
房山等地,
还有许许多多跟杨家将有关的传说和地名,
都带有一些传奇色彩,
甚至密云水库附近的穆家峪,
也被说成是穆桂英镇守的木柯寨。
其实,
北京地区这些有关杨家将的遗址或者地名。
实际上都是民间百姓根据一些杨家将的小说啊,
戏剧啊啊,
传说呀,
话本啊,
附会于周边景观之上,
而且世代相传,
传的久了,
它就变成真的了。
此外呢,
河北中部杨六郎、
杨延昭曾经转战过的地方,
也留有不少的杨家将的遗迹。
譬如说吧,
安肃军附近,
所谓安肃军就在河北徐水,
关于军这个行政单位啊,
咱前边书说过了,
安肃军附近的白沟有六郎堤,
一道大坝,
新城北有孟良营,
雄县有蛟赞墓。
晚清学者潘祖胤秦釉日记,
再有清人平调杨家将的诗两首七曰。
巨马河边古战场,
土花埋没绿陈枪,
至今村古芒此里威震三关说六郎,
那么还有一首亚古城荒交赞暮桑干合尽梦凉营行人多少兴亡感,
落日秋嫣话角声。
也就是这些个传说当中,
作为辽军统帅的萧太后的大名被屡屡提起,
从而在民间呢,
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但是呢,
至今村古王此礼,
那位中兴辽国谋略深远的一代巾帼英雄萧太后,
又凭谁来论说呢?
哎,
只是在啊,
落日秋燕画角声里,
已经消融了太多行人兴亡之感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