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 博士生遭遇诈骗,不能只盯着“博士”身份 小V晨读 - 洪荒之声

cover

如无法下载或有错误,请刷新重试或点此反馈给我们

2021-03-22 博士生遭遇诈骗,不能只盯着“博士”身份 小V晨读 - 洪荒之声.mp3

[ilingku:113][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
[ilingku:113]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1.87]这里是小薇晨读
[00:03.63]每天六点半
[00:04.97]小薇陪你一起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00:08.65]同步文字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洪荒之声
[00:16.00]本期导言
[00:16.96]近日
[00:17.66]博士生被诈骗十万余元一事引发网友关注
[00:21.54]骗子以被害人网上有贷款记录
[00:24.22]需要取消
[00:25.16]否则影响信用为由
[00:27.28]诱导被害人办理多种网络贷款业务
[00:30.54]并将贷款转入骗子提供的账户
[00:33.72]由于遭遇网络诈骗的被害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名博士生
[00:38.92]网友对此议论纷纷
[00:41.00]其中不乏嘲讽之声
[00:43.69]the博士遭遇网络诈骗不该被嘲笑
[00:55.87]一名政法大学的博士生却陷入网络骗局
[00:59.37]尽管该博士生所遭遇的网络诈骗手法并不鲜见
[01:03.47]却还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01:06.05]但很多人的印象中
[01:07.65]博士生应该是博学多才
[01:09.69]见多识广的高级知识分子
[01:11.93]不该陷入如此低级的骗局
[01:14.55]但现实证明
[01:15.65]在五花八门
[01:16.61]随时更新的骗局面前
[01:18.47]谁都可能不幸中招
[01:20.23]因此
[01:21.11]对任何被害人都不该嘲讽
[01:23.84]而应以持久严厉打击态势
[01:26.50]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01:28.58]自从诈骗这种古老的套路搭上了互联网的便车
[01:32.16]就越来越猖獗
[01:33.78]骗子从之前需要上门欺骗受害人的传统诈骗手法
[01:37.30]到如今只需要群发短信
[01:39.82]拨打电话
[01:40.86]弹窗广告就可以坐收渔利
[01:43.48]等被害人上钩的网络诈骗
[01:45.70]其花样翻新程度
[01:47.24]诈骗信息传播宽度
[01:49.18]覆盖群体广度
[01:50.56]让人防不胜防
[01:52.59]尤其让那些没有及时融入信息社会
[01:55.79]对社会复杂程度了解不深的群体
[01:58.77]在很大概率上沦为待宰的羔羊
[02:01.81]特别是涉事未深
[02:03.35]社会经验少的大学生
[02:05.11]或者是虽然有一定社会经验
[02:07.73]但知识更新缓慢的老年群体都容易成为受骗者
[02:12.11]值得注意的是
[02:13.35]有一种嘲讽被害者的论调或为流行
[02:16.55]如将上当受骗者归责于被害者常识匮乏
[02:20.73]贪图便宜
[02:21.75]胆小怕事
[02:23.18]特别是当很多被骗者系博士
[02:26.44]名人等社会精英时
[02:28.54]被害人更容易受到嘲讽戏谑
[02:31.90]一些网友似乎从中找到了心理平衡和精神补偿
[02:36.28]大肆发表高学历不过如此
[02:39.24]读书无用的言论
[02:41.04]这种论调的错误在于颠倒了因果关系和无视社会常识
[02:46.26]因为无论是涉世未深的学生
[02:49.10]还是落伍于时代的老年群体
[02:51.52]均有相应的生活习惯和阅历
[02:54.37]这些都不该被歧视
[02:56.75]而且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分工精细化
[03:00.45]某行业的常识很可能是其他行业的天书
[03:04.27]一些常年从事科研论文的博士未必能够识破骗局
[03:09.41]再者 以刷单
[03:11.17]贷款
[03:11.95]购买彩票等新型网络骗局中
[03:14.79]被骗者多为年轻群体
[03:17.33]使用老年机者反倒躲过一劫
[03:20.19]嗯
[03:20.78]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
[03:22.76]特别容易陷入盲区
[03:24.22]半短路
[03:25.30]一些经过培训的骗子深谙此刀
[03:28.04]有一套把握盲区的心理操纵书
[03:30.58]加之在诈骗电话的突然袭击下
[03:33.22]这将被抓捕通缉账号存在安全隐患的威逼利诱下
[03:37.88]无论学历高低
[03:39.24]见识多寡
[03:40.56]谁都可能一时迷惑
[03:42.04]掉入陷阱
[03:43.48]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高学历者云集的大学
[03:47.00]也会组织日常的网络安全
[03:49.54]防诈骗等培训群
[03:51.29]通过给学生发放宣传手册
[03:53.43]布置宣传橱窗等方式传授防诈骗知识
[03:58.24]嘲讽网络诈骗被害者既无知又无聊
[04:02.24]最该选择的不只是受骗者
[04:04.74]而是那些肆无忌惮的诈骗者
[04:07.28]反过来
[04:08.16]连博士都能被骗
[04:09.66]可见电信网络诈骗危害性之大
[04:12.78]潜在受众群体之广
[04:14.68]这足以让他人警惕
[04:17.25]打击网络诈骗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
[04:20.37]相关部门势必将电信网络诈骗视为全民公敌
[04:24.87]编织一张防范打击诈骗的精密网络
[04:28.27]不让这一黑色链条中的任何作恶者逍遥法外
[04:32.13]保护所有人不掉入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的陷阱
[04:46.78]被电诈受害者不能再落入有罪论泥潭
[04:51.34]在一起诈骗案件中
[04:52.92]受害者就是受害者
[04:54.84]不会因为其学历
[04:56.22]身份而改变
[04:57.82]案件的发生是因为诈骗分子的诈骗行为
[05:01.12]而不是因为受害者的存在
[05:03.56]我们固然可以分析骗局得逞的原因
[05:06.76]却不应该以此指责嘲笑受害者
[05:10.31]高学历人士不会被诈骗
[05:12.65]这是网上长久以来存在的偏见
[05:15.21]说明了人们对诈骗和高学历两者都不够了解
[05:19.91]学历再高
[05:20.99]学的也是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
[05:23.23]而不是防骗技能
[05:25.09]而很多诈骗行为
[05:26.55]看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电话
[05:28.65]背后却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05:31.67]比如清华大学教授被骗案
[05:33.73]当时这位教授刚刚卖了一套房子
[05:36.91]回到家就立即接到了诈骗电话
[05:39.69]称他漏缴各种税款等等
[05:42.31]还恐吓威逼
[05:43.81]电话中连卖房合同的编号都能说得出来
[05:47.29]正人很难怀疑
[05:48.91]正如上海公安局刑侦总队
[05:51.74]上海市反帝信网络诈骗中心探长范华所说的
[05:55.84]诈骗分子有他的话术
[05:58.14]会设置好剧本
[05:59.58]这个剧本就是为受害人量身定制的
[06:03.18]根据你对骗子的回答
[06:04.84]他有相应的剧本来套你
[06:07.00]因为受害人不仅仅跟电话那一头一个人在通话
[06:11.06]他是跟电话背后的一个庞大的诈骗团伙体系在对抗
[06:16.10]犯罪分子挖空心思享受的骗术
[06:18.88]自有其迷惑行
[06:20.58]根据媒体报道
[06:21.80]二零二零年四川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中
[06:25.36]高中以上学历者约占百分之七十
[06:29.03]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受害者年龄集中在二十至五十岁
[06:34.03]受害者大多是高学历者和年轻人
[06:37.67]这个数据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06:40.45]但是
[06:41.29]诈骗利用的是信息的不对称和人性的弱点
[06:45.04]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受骗
[06:48.57]面对诈骗案
[06:49.67]一些人不是谴责诈骗分子
[06:52.41]而是嘲笑受骗者
[06:54.33]这是对受骗者的二次伤害
[06:56.49]也证明了自身的浅薄和同理心缺失
[07:00.18]无论如何
[07:01.38]诈骗案的发生都是令人惋惜和同情的事
[07:05.22]重要的是
[07:06.30]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透过个案来反思
[07:09.42]一方面要提醒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诈骗行为
[07:13.54]知密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网
[07:16.04]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
[07:18.34]社会要重视反诈骗知识的普及
[07:21.70]当前重视基础金私知识的普及
[07:25.22]当前在传统学校教育中
[07:27.72]金融知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07:30.75]人们似乎觉得学生和金融关系不大
[07:33.79]但实际上
[07:35.05]这不只是财经领域工作者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07:39.37]学习基本金融知识的背后
[07:41.49]是对自我资产掌控能力及市场风险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
[07:46.81]拥有这些基础
[07:48.19]才能让反诈骗宣传事半功倍
[07:51.39]总而言之
[07:52.61]我们关注被电诈案件的目的
[07:55.03]都该是打击诈骗分子
[07:57.27]保护潜在的受骗者
[07:59.27]而不是在诈骗案发生后
[08:01.23]对受害者百般嘲笑
[08:03.98]诈骗案的是非本就很分明
[08:06.56]受害者不能再落入有罪论的泥潭了
[08:21.72]最后是小薇附言
[08:23.77]诈骗案件并不鲜见
[08:25.75]但高学历人士被诈骗却屡屡引发热议
[08:30.10]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繁多
[08:32.42]套路不断升级
[08:33.80]手段不断翻新
[08:35.22]令人防不胜防
[08:36.72]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08:40.22]这无关年龄
[08:41.52]性别 学历
[08:43.18]其实面对电信诈骗
[08:45.56]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该类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08:50.22]而不是紧盯着受害人的特征不防
[08:52.98]因为防骗反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08:57.00]谁都不能做旁观者
[08:58.88]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09:00.79]每个人都得提高防范意识
[09:03.41]保护好个人信息
[09:05.21]主动了解最新诈骗手段
[09:07.81]增强判断能力
[09:09.43]才能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这里是小薇晨读
每天六点半
小薇陪你一起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同步文字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洪荒之声
本期导言
近日
博士生被诈骗十万余元一事引发网友关注
骗子以被害人网上有贷款记录
需要取消
否则影响信用为由
诱导被害人办理多种网络贷款业务
并将贷款转入骗子提供的账户
由于遭遇网络诈骗的被害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名博士生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
其中不乏嘲讽之声
the博士遭遇网络诈骗不该被嘲笑
一名政法大学的博士生却陷入网络骗局
尽管该博士生所遭遇的网络诈骗手法并不鲜见
却还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但很多人的印象中
博士生应该是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的高级知识分子
不该陷入如此低级的骗局
但现实证明
在五花八门
随时更新的骗局面前
谁都可能不幸中招
因此
对任何被害人都不该嘲讽
而应以持久严厉打击态势
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自从诈骗这种古老的套路搭上了互联网的便车
就越来越猖獗
骗子从之前需要上门欺骗受害人的传统诈骗手法
到如今只需要群发短信
拨打电话
弹窗广告就可以坐收渔利
等被害人上钩的网络诈骗
其花样翻新程度
诈骗信息传播宽度
覆盖群体广度
让人防不胜防
尤其让那些没有及时融入信息社会
对社会复杂程度了解不深的群体
在很大概率上沦为待宰的羔羊
特别是涉事未深
社会经验少的大学生
或者是虽然有一定社会经验
但知识更新缓慢的老年群体都容易成为受骗者
值得注意的是
有一种嘲讽被害者的论调或为流行
如将上当受骗者归责于被害者常识匮乏
贪图便宜
胆小怕事
特别是当很多被骗者系博士
名人等社会精英时
被害人更容易受到嘲讽戏谑
一些网友似乎从中找到了心理平衡和精神补偿
大肆发表高学历不过如此
读书无用的言论
这种论调的错误在于颠倒了因果关系和无视社会常识
因为无论是涉世未深的学生
还是落伍于时代的老年群体
均有相应的生活习惯和阅历
这些都不该被歧视
而且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分工精细化
某行业的常识很可能是其他行业的天书
一些常年从事科研论文的博士未必能够识破骗局
再者 以刷单
贷款
购买彩票等新型网络骗局中
被骗者多为年轻群体
使用老年机者反倒躲过一劫

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
特别容易陷入盲区
半短路
一些经过培训的骗子深谙此刀
有一套把握盲区的心理操纵书
加之在诈骗电话的突然袭击下
这将被抓捕通缉账号存在安全隐患的威逼利诱下
无论学历高低
见识多寡
谁都可能一时迷惑
掉入陷阱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高学历者云集的大学
也会组织日常的网络安全
防诈骗等培训群
通过给学生发放宣传手册
布置宣传橱窗等方式传授防诈骗知识
嘲讽网络诈骗被害者既无知又无聊
最该选择的不只是受骗者
而是那些肆无忌惮的诈骗者
反过来
连博士都能被骗
可见电信网络诈骗危害性之大
潜在受众群体之广
这足以让他人警惕
打击网络诈骗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
相关部门势必将电信网络诈骗视为全民公敌
编织一张防范打击诈骗的精密网络
不让这一黑色链条中的任何作恶者逍遥法外
保护所有人不掉入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的陷阱
被电诈受害者不能再落入有罪论泥潭
在一起诈骗案件中
受害者就是受害者
不会因为其学历
身份而改变
案件的发生是因为诈骗分子的诈骗行为
而不是因为受害者的存在
我们固然可以分析骗局得逞的原因
却不应该以此指责嘲笑受害者
高学历人士不会被诈骗
这是网上长久以来存在的偏见
说明了人们对诈骗和高学历两者都不够了解
学历再高
学的也是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
而不是防骗技能
而很多诈骗行为
看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电话
背后却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比如清华大学教授被骗案
当时这位教授刚刚卖了一套房子
回到家就立即接到了诈骗电话
称他漏缴各种税款等等
还恐吓威逼
电话中连卖房合同的编号都能说得出来
正人很难怀疑
正如上海公安局刑侦总队
上海市反帝信网络诈骗中心探长范华所说的
诈骗分子有他的话术
会设置好剧本
这个剧本就是为受害人量身定制的
根据你对骗子的回答
他有相应的剧本来套你
因为受害人不仅仅跟电话那一头一个人在通话
他是跟电话背后的一个庞大的诈骗团伙体系在对抗
犯罪分子挖空心思享受的骗术
自有其迷惑行
根据媒体报道
二零二零年四川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中
高中以上学历者约占百分之七十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受害者年龄集中在二十至五十岁
受害者大多是高学历者和年轻人
这个数据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但是
诈骗利用的是信息的不对称和人性的弱点
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受骗
面对诈骗案
一些人不是谴责诈骗分子
而是嘲笑受骗者
这是对受骗者的二次伤害
也证明了自身的浅薄和同理心缺失
无论如何
诈骗案的发生都是令人惋惜和同情的事
重要的是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透过个案来反思
一方面要提醒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诈骗行为
知密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网
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
社会要重视反诈骗知识的普及
当前重视基础金私知识的普及
当前在传统学校教育中
金融知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人们似乎觉得学生和金融关系不大
但实际上
这不只是财经领域工作者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学习基本金融知识的背后
是对自我资产掌控能力及市场风险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
拥有这些基础
才能让反诈骗宣传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我们关注被电诈案件的目的
都该是打击诈骗分子
保护潜在的受骗者
而不是在诈骗案发生后
对受害者百般嘲笑
诈骗案的是非本就很分明
受害者不能再落入有罪论的泥潭了
最后是小薇附言
诈骗案件并不鲜见
但高学历人士被诈骗却屡屡引发热议
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繁多
套路不断升级
手段不断翻新
令人防不胜防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这无关年龄
性别 学历
其实面对电信诈骗
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该类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而不是紧盯着受害人的特征不防
因为防骗反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谁都不能做旁观者
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每个人都得提高防范意识
保护好个人信息
主动了解最新诈骗手段
增强判断能力
才能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展开
反馈建议 | 免责声明
歌曲吧 - geq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