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2019-03-15 过“紧日子”换来“好日子” 小V晨读 - 洪荒之声

cover

如无法下载或有错误,请刷新重试或点此反馈给我们

372.2019-03-15 过“紧日子”换来“好日子” 小V晨读 - 洪荒之声.mp3

[ilingku:135][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
[ilingku:135]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1.85]这里是小薇晨读
[00:03.61]每天六点半
[00:04.95]小薇陪你一起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00:08.63]同步文字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洪荒之声本期导演
[00:17.10]日前落幕的第十一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
[00:21.08]中国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
[00:24.18]六名参赛者有四人获得银牌
[00:27.12]一人获得铜牌
[00:28.46]一人获得古亿奖
[00:30.22]美国 韩国
[00:31.70]塞尔维亚
[00:32.60]以色列和俄罗斯队分别获团队总分前五名
[00:37.35]在二零一七年的本赛事中
[00:39.39]中国选手曾获得个人第一名
[00:42.27]团队第三名
[00:44.01]本次比赛因中国队所有选手在金牌上折戟引发热议
[00:52.07]啦啦啦
[01:04.14]没有金牌就得出奥数惨败论是一种什么心态
[01:08.94]报道称
[01:09.98]此次个人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十五名参赛队
[01:14.24]总成绩仅排第六
[01:16.34]引出了在国际数学竞赛上的煞宇和主管部门取消学科竞赛与升学优惠挂钩的政策有关
[01:24.76]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等一些奇谈怪论
[01:30.46]正如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教练分析
[01:34.16]个人成绩上
[01:35.46]排在第十五
[01:36.64]第十六
[01:37.60]第十八名的我国选手都得了三十五分
[01:41.19]而排在第九名摘得金牌的选手是三十七分
[01:45.55]考虑比赛题目
[01:46.95]每道满分是七分
[01:48.79]两分直差连一道题目的差距都谈不上
[01:52.79]从一两次数学竞赛的结果很难分析出数学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01:59.20]还有人发现
[02:00.62]包括排名第十五
[02:02.10]第十六的两名银牌选手
[02:04.32]六名中国选手中五人在第三题上得了零分
[02:08.48]一人得了一分
[02:09.90]认为很可能是备战出现了问题
[02:13.35]参照中国队历届RMM表现
[02:16.45]除了第二届六名选手中得了三金一银一铜之外
[02:21.07]至少还有两届没有得过金牌
[02:23.75]第六届只得了一饮一铜
[02:26.53]总成绩方面也有五次排名在前三名以外
[02:31.17]综合上述种种惨败论是在由宋人听闻之嫌忽视金牌银牌之间不到一道题的分差
[02:39.79]动辄就把诗经归咎于政策
[02:42.35]亦或把得到金牌当成中国人在数学方面能力的证明
[02:47.31]或许有点不讲道理
[02:49.60]取消学科竞赛与升学优惠
[02:52.24]并不是不重视该类学科及教育
[02:55.34]而是要求基于中小学生教育成长规律
[02:59.26]引导学生以兴趣激发潜力和参赛动力
[03:03.50]避免功利的追逐竞赛成绩
[03:06.57]泰看一度出现的全民奥数热
[03:09.63]从小升初到出升高
[03:11.71]一些家长热衷奥数不过是为了增加一份择校砝码
[03:16.73]如此培养出来的数学能力
[03:18.91]古以有为
[03:19.75]竞赛设计书中不恰恰是应该纠正的吗
[03:23.95]有人拿奥数奖跟菲尔兹奖说事
[03:26.93]称一九七八年以来
[03:29.25]有得与RMM齐名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奖学生
[03:33.93]占了菲尔兹奖的得奖人数的三分之一
[03:37.50]事实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是
[03:40.44]既然这些人一直津津乐道于中国曾是奥数比赛当之无愧的霸主
[03:46.78]那么又如何解释我国的奥数选手在菲尔兹奖上的表现呢
[03:52.82]人才的培养显然是一个复杂过程
[03:55.88]而奥数则是最不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
[03:59.76]一位奥数带队老师直言
[04:01.92]不可能因为在这样的比赛中拿到金牌
[04:04.86]就意味着选手的学术生涯拿到顶峰
[04:08.60]他们还没有正式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
[04:12.77]对真正喜爱数学的孩子来说
[04:15.13]奥数金牌不应该是他们喜欢的唯一目的
[04:19.03]所谓的煞语惨败不应该浇灭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04:25.07]而是让奥数成为真正喜欢数学者的竞赛
[04:29.08]至于那些奇谈怪论者
[04:30.90]最令人担心的是奥数的热情消退了
[04:34.36]很可能现在又盯着新晋流行的编程热闹
[04:52.04]数学竞赛中国丢金
[04:54.20]舆论不要带节奏
[04:56.22]中国队六名参赛者获得四银一统
[05:00.16]有媒体报道称之为数学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
[05:04.78]显然有些夸张
[05:06.46]但在早已习惯了中国学生国际奥数大赛斩金夺银的氛围中
[05:11.98]中国队获团体第六
[05:14.22]参赛者获四银一铜的成绩确实不算突出
[05:18.64]国人由此颇感失落也在情理之中
[05:22.35]如果简单的说q四不代表国家数学水平
[05:26.19]一次数学竞赛丢金不算什么
[05:29.03]显然难以抚慰人心
[05:31.54]正确对待实力与正确对待胜利同样重要
[05:35.60]输了就是输了
[05:36.94]没有拿到金牌就是没有金牌
[05:39.84]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
[05:42.52]正是这次比赛
[05:44.50]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在数学竞赛中成绩下滑和取消部分竞赛类升学加分项有关
[05:52.24]从而有意无意的往奥赛上引
[05:55.94]有了如此一句
[05:57.34]不学奥数
[05:58.56]我们的数学教育效果是不是不好了
[06:01.66]不能出顶尖人才了
[06:03.76]很多孩子成长记忆中都有奥数
[06:07.08]不必慧眼
[06:08.08]在奥数竞赛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好苗子
[06:11.70]有一些孩子也因此进入了心仪学校
[06:15.36]但放眼大多数奥数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负担
[06:20.92]与教育减负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06:24.49]那个年代不仅是数学
[06:27.09]物理 化学
[06:28.29]生物学
[06:29.25]信息学等学科培训全面飘红
[06:32.22]当时规范校外培训还没有形成今天的共识
[06:36.87]即使想要全力整治估计也会很难
[06:40.56]还要看到奥数教育的成果也存在一定的拔高
[06:45.29]罗马尼亚大石碑也好
[06:47.19]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也罢
[06:49.37]都是对中学生中数学竞赛普及程度和训练水平的一次检验
[06:54.87]并不能简单的将其等同于一个国家的数学科技水平和顶尖数学人才情况
[07:01.81]比如法国是数学强国
[07:04.41]有很多获得菲尔茨奖的数学家
[07:06.87]但是数学竞赛并不是很普及
[07:10.50]再看看我们
[07:11.74]获得了那么多奥赛金牌
[07:14.02]真正的数学实力与竞赛成绩成正比吗
[07:18.17]当年的奥数者有着浓浓的功利等
[07:20.76]机多数学生也不是因为兴趣
[07:24.08]而是为了分数去参加培训
[07:26.97]家长花了大把的时间
[07:28.67]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
[07:30.55]想要寻找换道超车
[07:32.75]可以说
[07:33.69]中国的奥数热是一种虚热
[07:36.41]也正因为如此
[07:37.79]二零一四年
[07:38.99]相关文件明确
[07:40.47]取消中学生数学
[07:42.11]物理 化学
[07:43.55]生物学
[07:44.55]信息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07:48.2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07:50.89]自此
[07:51.83]竞赛热有所退烧
[07:53.87]也为现在的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打下了基础
[07:57.98]仅仅因为一次数学竞赛丢金
[08:00.56]就要重新回到竞赛者
[08:02.54]这是十分简单的思维
[08:04.62]真要回到过去
[08:05.86]也是十分可怕的事
[08:07.78]诚然
[08:08.70]丢金需要引起重视
[08:10.56]但不是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08:12.74]不是要回到过去的河流
[08:14.92]对于当初的竞赛者
[08:16.56]我们已经深受其痛
[08:18.38]好不容易出来了
[08:19.72]再回到过去
[08:20.88]这不是儿戏吗
[08:22.52]当然
[08:23.36]也不能说竞赛一无是处
[08:25.82]当初的竞赛令也不是一一味否认竞赛的意义和价值
[08:30.77]现在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基础上继续改革
[08:34.79]精准发泄有天分和有兴趣的孩子
[08:38.51]让适合竞赛的孩子去竞赛
[08:40.71]真正让好苗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08:44.68]国际数学竞赛中中国丢金
[08:47.42]有必要对此进行严肃的思考
[08:50.16]但舆论不能借此带节奏
[08:52.44]阿q是盲目乐观
[08:54.14]无需这次丢金
[08:55.14]不对
[08:56.08]试图回到过去再来一次全民竞赛
[08:59.26]也不对
[09:00.98]正如此次竞赛的参赛领队徐振华所说
[09:04.48]应该淡化对国际奥数竞赛成绩的过分看重
[09:08.54]让其回归本职
[09:10.38]也需要给数学有特长的学生一个平台
[09:13.72]让数学竞赛发挥本来的作用
[09:16.58]这更值得我们思考
[09:19.21]the
[09:36.47]最后是小雷
[09:37.17]傅爷
[09:38.21]曾经许多孩子明明没有数学方面的天赋和兴趣
[09:43.23]为了升学加分
[09:44.73]不得不海量刷题
[09:46.15]被全民奥数热榜架耗费了大量精力
[09:49.71]要知道
[09:50.67]学习本就不应该被当成一件功利的事情
[09:54.23]取消奥数竞赛加分项
[09:56.17]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其功利性
[09:59.09]让学习回归本质
[10:01.17]嗯
[10:01.59]数学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有数学天赋的学生
[10:06.01]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0:08.15]进而走向数学研究
[10:10.33]最终实现数学的普及与提高
[10:13.67]从这个角度来说
[10:15.25]我们不应该以奥数金牌论英雄
[10:17.91]更不应该让奥数竞赛埋没真正的人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这里是小薇晨读
每天六点半
小薇陪你一起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同步文字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洪荒之声本期导演
日前落幕的第十一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
中国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
六名参赛者有四人获得银牌
一人获得铜牌
一人获得古亿奖
美国 韩国
塞尔维亚
以色列和俄罗斯队分别获团队总分前五名
在二零一七年的本赛事中
中国选手曾获得个人第一名
团队第三名
本次比赛因中国队所有选手在金牌上折戟引发热议
啦啦啦
没有金牌就得出奥数惨败论是一种什么心态
报道称
此次个人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十五名参赛队
总成绩仅排第六
引出了在国际数学竞赛上的煞宇和主管部门取消学科竞赛与升学优惠挂钩的政策有关
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等一些奇谈怪论
正如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教练分析
个人成绩上
排在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八名的我国选手都得了三十五分
而排在第九名摘得金牌的选手是三十七分
考虑比赛题目
每道满分是七分
两分直差连一道题目的差距都谈不上
从一两次数学竞赛的结果很难分析出数学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还有人发现
包括排名第十五
第十六的两名银牌选手
六名中国选手中五人在第三题上得了零分
一人得了一分
认为很可能是备战出现了问题
参照中国队历届RMM表现
除了第二届六名选手中得了三金一银一铜之外
至少还有两届没有得过金牌
第六届只得了一饮一铜
总成绩方面也有五次排名在前三名以外
综合上述种种惨败论是在由宋人听闻之嫌忽视金牌银牌之间不到一道题的分差
动辄就把诗经归咎于政策
亦或把得到金牌当成中国人在数学方面能力的证明
或许有点不讲道理
取消学科竞赛与升学优惠
并不是不重视该类学科及教育
而是要求基于中小学生教育成长规律
引导学生以兴趣激发潜力和参赛动力
避免功利的追逐竞赛成绩
泰看一度出现的全民奥数热
从小升初到出升高
一些家长热衷奥数不过是为了增加一份择校砝码
如此培养出来的数学能力
古以有为
竞赛设计书中不恰恰是应该纠正的吗
有人拿奥数奖跟菲尔兹奖说事
称一九七八年以来
有得与RMM齐名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奖学生
占了菲尔兹奖的得奖人数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是
既然这些人一直津津乐道于中国曾是奥数比赛当之无愧的霸主
那么又如何解释我国的奥数选手在菲尔兹奖上的表现呢
人才的培养显然是一个复杂过程
而奥数则是最不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
一位奥数带队老师直言
不可能因为在这样的比赛中拿到金牌
就意味着选手的学术生涯拿到顶峰
他们还没有正式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
对真正喜爱数学的孩子来说
奥数金牌不应该是他们喜欢的唯一目的
所谓的煞语惨败不应该浇灭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而是让奥数成为真正喜欢数学者的竞赛
至于那些奇谈怪论者
最令人担心的是奥数的热情消退了
很可能现在又盯着新晋流行的编程热闹
数学竞赛中国丢金
舆论不要带节奏
中国队六名参赛者获得四银一统
有媒体报道称之为数学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
显然有些夸张
但在早已习惯了中国学生国际奥数大赛斩金夺银的氛围中
中国队获团体第六
参赛者获四银一铜的成绩确实不算突出
国人由此颇感失落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简单的说q四不代表国家数学水平
一次数学竞赛丢金不算什么
显然难以抚慰人心
正确对待实力与正确对待胜利同样重要
输了就是输了
没有拿到金牌就是没有金牌
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
正是这次比赛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在数学竞赛中成绩下滑和取消部分竞赛类升学加分项有关
从而有意无意的往奥赛上引
有了如此一句
不学奥数
我们的数学教育效果是不是不好了
不能出顶尖人才了
很多孩子成长记忆中都有奥数
不必慧眼
在奥数竞赛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好苗子
有一些孩子也因此进入了心仪学校
但放眼大多数奥数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负担
与教育减负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那个年代不仅是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学
信息学等学科培训全面飘红
当时规范校外培训还没有形成今天的共识
即使想要全力整治估计也会很难
还要看到奥数教育的成果也存在一定的拔高
罗马尼亚大石碑也好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也罢
都是对中学生中数学竞赛普及程度和训练水平的一次检验
并不能简单的将其等同于一个国家的数学科技水平和顶尖数学人才情况
比如法国是数学强国
有很多获得菲尔茨奖的数学家
但是数学竞赛并不是很普及
再看看我们
获得了那么多奥赛金牌
真正的数学实力与竞赛成绩成正比吗
当年的奥数者有着浓浓的功利等
机多数学生也不是因为兴趣
而是为了分数去参加培训
家长花了大把的时间
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
想要寻找换道超车
可以说
中国的奥数热是一种虚热
也正因为如此
二零一四年
相关文件明确
取消中学生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学
信息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自此
竞赛热有所退烧
也为现在的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打下了基础
仅仅因为一次数学竞赛丢金
就要重新回到竞赛者
这是十分简单的思维
真要回到过去
也是十分可怕的事
诚然
丢金需要引起重视
但不是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不是要回到过去的河流
对于当初的竞赛者
我们已经深受其痛
好不容易出来了
再回到过去
这不是儿戏吗
当然
也不能说竞赛一无是处
当初的竞赛令也不是一一味否认竞赛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基础上继续改革
精准发泄有天分和有兴趣的孩子
让适合竞赛的孩子去竞赛
真正让好苗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国际数学竞赛中中国丢金
有必要对此进行严肃的思考
但舆论不能借此带节奏
阿q是盲目乐观
无需这次丢金
不对
试图回到过去再来一次全民竞赛
也不对
正如此次竞赛的参赛领队徐振华所说
应该淡化对国际奥数竞赛成绩的过分看重
让其回归本职
也需要给数学有特长的学生一个平台
让数学竞赛发挥本来的作用
这更值得我们思考
the
最后是小雷
傅爷
曾经许多孩子明明没有数学方面的天赋和兴趣
为了升学加分
不得不海量刷题
被全民奥数热榜架耗费了大量精力
要知道
学习本就不应该被当成一件功利的事情
取消奥数竞赛加分项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其功利性
让学习回归本质

数学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有数学天赋的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而走向数学研究
最终实现数学的普及与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不应该以奥数金牌论英雄
更不应该让奥数竞赛埋没真正的人才
展开
歌曲吧 版权投诉 请联系我们 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