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正确的道路。
不,
不是这些。
终于有一天,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幼稚。
幼稚得一塌糊涂,
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官场是个什么地方。
信仰和政治在朝堂之上是没有市场的,
要想获得成功,
只能迎合皇帝,
要使用权谋手段,
把握每一个机会,
不断的升迁,
提高自己的地位。
谢晋终于找到了他自认为是正确的道路,
他的一生就此开始转变。
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去世了,
此时距谢缙回家已经过去了七年。
虽然还没有到10年的约定之期,
但是谢晋还是开始行动了。
他很明白,
就算是到了10年之期,
也不会有官作的。
要想当官,
只能靠自己。
他依靠先前的关系网,
不断的向高官和皇帝上书,
要求获得官职。
然而,
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建文帝虽然知道他很有才能,
却不愿意用他,
只给了他一个小官,
把他远远地打发到遥远的西部。
幸好他反应快,
马上找人疏通关系,
终于留在了京城,
在翰林院当了一名小官。
此时的谢晋已经完全没有了青年时期的雄心壮志,
他终于明白了政治的黑暗和丑恶。
要想往上爬,
就不能有原则,
不能有尊严,
要会须溜拍马,
要会逢迎奉承,
什么都要,
就是不能要脸。
黑暗的世界啊,
我把灵魂卖给你,
我只要荣华富贵。
收下了他的灵魂,
黑暗的世界给了他一次新的机会。
靖难开始了,
建文帝眼看就要失败,
朱棣已经胜利在望。
在这关键时刻,
谢晋和他的两位好友进行了一次对话。
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谈话。
就在这次谈话中,
三个年轻人确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
在这里,
我们要先介绍谢晋的两位好友,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胡广和王亘。
所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能和谢晋这样的才子交朋友的,
自然也不是什么寻常之辈。
实际上,
这两个人的来头并不比谢静小。
说来也巧,
他们3个人都是江西吉安夫人,
是老乡的关系,
也算是个老乡会吧。
谢晋是出名的才子,
我们前面说过,
他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
高考成绩至少是全国前几十名。
可和另外两个人比起来,
他就差得远了。
为什么呢?
因为此二人分别是见闻二年高考的状元和榜眼。
另外还要说一下,
第三名叫李冠,
也是江西吉安夫人,
他也是此3人的好友。
由于他没有参与这次的谈话,
所以并没有提到他。
确实厉害,
头三名居然被江西吉安府包揽了,
让人惊叹此地的教育之发达,
足以媲美今日的黄冈中学。
大家都是同乡,
又是饱学之士,
自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眼下建文帝这个老板就要完蛋了,
他们要坐下来商量一下自己的前途。
这3个人都是邻居。
而他们的谈话的地点选择了另一个邻居吴朴的家里。
在他们说出自己的志向前,
我们有必要先提一下。
谢缙、
胡广、
王亘、
李冠都是建文帝的进士。
也就是说,
他们都是皇帝身边的人,
深受皇帝的信任。
他们对时局的态度很能反映当时朝臣的看法。
但是4个人中,
王亘比较特殊,
他最有理由对皇帝不满。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建位二年的那次科举考试中,
他才是真正的状元。
此人经过会试后参加了殿试,
在殿试中,
他的策论考了第一名。
本来状元是他的。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见文帝嫌他长得不好看,
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胡广。
就这样到手的状元给飞了,
按说他应该对建文帝十分不满才对。
可这个世界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真诚。
建文帝就要倒台了。
大家的话题自然不会扯到诗词书画上。
老板下台,
自己该怎么办?
何去何从?
三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当然,
这个选择是在心底做出的。
三个人的表现如下,
谢缙陈说大义,
胡广也是奋激慷慨,
表示与朱棣不共戴天,
以身殉国。
王更不说话,
只是默默的流泪。
谈话结束后的表现。
谢缙结束谈话后,
连夜收拾包袱,
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
而且他跑得最快。
历史上也留下了相关的证据。
谢进池。
胡广第二天投降,
十分听话,
招致叩头谢。
看看,
多么有效率招治招,
一招即至。
第三名李冠也不落人后,
灌一迎富。
而沉默不语的王亘回到家后对自己的妻子说。
我是令国家俸禄的大臣。
到了这个地步。
只能以身殉国了。
然后他从容的自杀。
国家以貌取人。
他却未以逝去。
国。
那一夜,
有两个说话的人,
一个不说话的人。
说话者说出了自己的诺言,
最终变成了谎言。
不说话的人沉默,
却用行动实现了自己心中的诺言。
其实,
早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时,
已经有一个人看出了他们各自的结局,
这个人就是冷眼旁观的吴普。
就在湖广慷慨激昂的发表完殉国演讲,
并一脸正气的告辞归家之后,
吴府的儿子深有感慨的说道。
胡叔有如此气概,
能够以身殉国,
实在是一件好事啊。
吴朴却是微微一笑,
说道。
这个人是不会殉国的。
这3个人中唯一会以身殉国的。
只有王根。
吴朴的儿子到底年轻,
对此不以为然,
准备反驳他的父亲。
谁知就在此时,
门外传来了胡广的声音,
哎,
现在外面很乱,
你们要把家里的东西看好啊。
两个人相对苦笑。
话又说回来,
我们似乎也不能过多的责怪这几个投降者,
特别是谢晋。
他受了很多苦,
历经了很多坎坷,
他太想成功了。
而这个机会,
是他绝对不能放过的。
对于这4个人的行为,
人心自有公论。
于是,
谢缙就此成为了朱棣的宠臣。
无论他用了什么手段,
他毕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
他开始了自己传奇性的一生。
但在此之前,
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投降三人组中其余两个成员的下落。
李观,
朱棣在掌握政权后,
拿到了很多朝臣给建文帝的奏章,
里面也有很多要求讨伐他的文字。
他以开玩笑似的口吻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说。
这些奏章你们都有份儿吧?
下面的大臣们个个心惊胆战,
其实朱棣不过是想开个玩笑而已,
他并不会去追究这些人的责任。
但是,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本集播讲完毕,
感谢您的收听,
不要走开,
据说下集更精彩。
展开